大班教案《钟表》反思-j9com

大班教案《钟表》反思

大班教案《钟表》反思

1、大班教案《钟表》反思

活动目标

  让孩子对数字及钟表有初步的认知。

  体验钟表转动,时间走过的感觉。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钟表的兴趣。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钟表的分针时针的认识。

  钟表的指针是顺时针转动。

  认知整点。

活动准备

  教具:表盘

  学具: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表盘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谜语,导入钟表。

  基本环节:开始认识钟表表盘,认识指针,刻度,及整点。

  结束环节:用儿歌结束。

  延伸环节: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无效问题太多,比如“好不好”“要不要”应该注意此类问题。

2、大班教案《童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够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保持快乐的心情。

  2、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组装各种不同样式的积木来体验探索的快乐。

  3、 善于与同学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培养自己手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体验童年的快乐。

活动过程:

  1、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的分发不同类型的积木。

  2、 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讨论。

  (1)、比较看那一个同学的积木比较好看?

  (2)、分析拼积木的时候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3、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时间,通过合作来拼出好看的积木,指导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合理的方式来鼓励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

  通过对《规程》、《纲要》的认识,遵循幼儿身心的规律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3指出“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和现象”。

  在平时枯燥的课堂中我们加入了组装积木的游戏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

反思: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创造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种学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简单的游戏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游戏中自主探索的乐趣。

3、大班教案《蒲公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

  2、理解散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熟悉它的生长过程。

  2、物质准备:"蒲公英"、"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根据散文内容设计的ppt课件、班德瑞的《山涧》(mp3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短片,初步感知散文中"蒲公英"的形象美。

  1、欣赏"田野里的蒲公英"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蒲公英"的形象美。

  师:你知道这一种植物的名称叫什么?请你看一段关于"田野里的蒲公英"的小片段,你可以一边看,一边想:田野里的蒲公英到底长什么样?你感觉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

  2、交流与分享:欣赏"蒲公英"视频短片后的审美感受。

  师:你觉得田野里的蒲公英美吗?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

  二、听赏教师诵读,逐步感受散文《蒲公英》的语言美。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蒲公英》。

  师:有一篇很好听的散文就叫《蒲公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一边听,一边想:你喜欢这篇散文吗?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

  2、交流与分享:听赏教师诵读散文《蒲公英》后的审美感受。

  师: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

  师:散文中讲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谁来说一说,蒲公英什么地方很有趣?

  3、结合ppt课件,教师再次有感情地进行配乐朗诵散文。

  师:蒲公英到底有趣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4、交流与分享:集体推敲"蒲公英"的有趣之处。

  师: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蒲公英有趣在哪里呢?谁你来说一说!

  ①比喻句1:理解"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师: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凋谢以后,花托上长出来了什么?看上去象什么?

  (评析:在理解第一句比喻句的时候,教师可以随即出示生活中的"蒲公英"球冠照片,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作者把蒲公英"球冠"比喻成"球"的含义。)②比喻句2:理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

  师:田野的风吹来,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评析:教师此时可以通过两张特征小图帮助幼儿理解"飞扬、比柳絮还要轻"的含义,让幼儿生动、形象、直观地感知并感受蒲公英的种子在飞扬状态中姿态的轻柔、优美。如果幼儿对"柳絮"缺乏认知经验,教师还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一段关于"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播放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柳絮"的雪白、轻盈,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比柳絮还要轻"的句子含义。)③比喻句3:理解"又像一片片雪花,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师:蒲公英的种子,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像什么?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

  (评析: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并体验蒲公英的种子"从天空中轻盈地降落"的姿态,帮助幼儿理解、加深对"轻盈、降落"这两个词汇的理解。)三、完整视听欣赏,进一步体验散文《蒲公英》的意境美。

  1、摘句练习,感悟散文中的优美词句。

  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请你仔细地听一听,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这些"好听的话"!

  (评析: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化需求,进行摘句口语练习,帮助幼儿积累散文中的优美语句。)2、完整朗诵,体验散文中的优美意境。

  师:《蒲公英》这篇散文虽然很短,但是听起来非常优美。请大家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有感情地念一念,也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师:原来,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蒲公英,看起来真的很美、也非常有趣。你知道吗?蒲公英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草药,可以泡茶喝,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

  师:瞧,画面中的蒲公英轻盈地降落下来了,它会落在哪里呢?接下来,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你还可以把它画出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活动反思】

  1、《蒲公英》是一篇非常优美、又充满童趣的散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来欣赏散文,引导幼儿逐步观察、想象、理解散文中三处"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特别是教师根据散文内容自制的ppt课件,形象、直观地抓住了散文中蒲公英的"飞扬、轻盈"的姿态,帮助幼儿深入体验、感悟到散文《蒲公英》中所蕴涵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拟、表演蒲公英"飞扬、降落"等动态,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各种身体动作展示"飞扬"的姿态,非常具有创意,体现"动静结合"的教育原则,有助于幼儿逐步理解这些优美词汇的语意,深刻感悟到散文中的轻柔、恬静的意境之美。

附作品:散文《蒲公英》

  青草地上开着许多小野花,我最喜欢蒲公英。蒲公英开着黄色的小花朵。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4、大班教案《喜欢钟表的国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懂得时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的ppt、水彩笔和纸若干、挂钟一只、台钟一只、手表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表

  1、出示一个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认识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逐一认识台钟、落地钟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里”时,插问:人们没了钟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 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 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 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 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 发生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呢?

  三、 幼儿表达、表现

  1、通过介绍,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中午什么时候吃饭?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3、感受一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手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四、活动拓展

  用一分钟为自己画一个手表或钟。

教学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帮助孩子对钟表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出他们表述的兴趣,我在提问上下功夫:“钟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数字呢?”当幼儿“1、2、3……数到12时,”我还在13、14地往下数,“孩子们马上反映出不对,不对,钟表上只有12个数字,,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他们的唧唧喳喳中,说出钟表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不同钟的名称。本节课我们在说说谈谈中,提升幼儿对钟的认识。而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的积极性,通过ppt图片,很快有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钟表。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来感受时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我这样对孩子说:“请你向同伴们介绍介绍你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做事时是不关注时间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而如果我们教师、家长树立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就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帮助孩子来感受和认识时间,同时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通过计时让孩子们来感受一分钟。师生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幼儿现场情况的观察和随机回应,我第一次先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为自己设计一个钟表,当我问孩子“行不行”时,所有的孩子都回答“行”,可是当一分钟到了铃声响起时,不少孩子没完成任务,他们纷纷抱怨“一分钟太短了”。孩子的这份体验和感受,正好为我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抓紧和珍惜每一分钟教育的契机。当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钟来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一分钟的概念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做事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关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提问,细心观察,智慧回应,这样才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师有意义地教,孩子有目的的学”,这些是我结束这次活动的最大感受。

故事

  滴答滴答国有一位国王,这位国王一看到滴答滴答走的钟就高兴的哈哈大笑。一天国王忽然起了贪念,如果全国的钟都在我的房间里,那该有多好啊!

  国王下令将全国的钟全都送到宫殿里去,宫殿里的钟也被拆了下来,全国所有的钟都到了国王的房间里,挂满了钟的房间,国王看着滴答滴答的钟,特别的兴奋,嗯,所有的钟都在我的房间里呢,只有我能看到钟,太棒了,哈哈哈哈。

  第二天,国王早早的就来到了餐厅,可是国王怎么等也等不到早餐,他的肚子咕噜咕噜的直叫,国王生气的说:“怎么回事,都几点了,我的早餐呢?”厨师低下头说:“没有钟,我们不知道早餐的时间。”国王又来到了鸟笼前,他对小鸟说:“早啊,用你甜美的歌声为我唱歌吧。”可是小鸟看上去一副没有力气的样子,唱不了歌了。“怎么回事?”大臣无奈的说:“没有钟,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给鸟儿喂食。中午十二点,国王要出去巡视了,这天啊,他戴着有钟表装饰的皇冠,又披上了有钟表点缀的披风,高兴极了,他抬高了下巴,昂首挺胸来到了大街上,可是街上没有一个人欢迎他,国王走啊走,来到了集市,发现两个人正在打架,你们为什么打架呀?这个人说好11点给我送土豆的,可是到现在还没送过来,我没法做生意了。没有钟,我不知道时间,我有什么办法?国王继续往前走,他来到了广场上,刚才大街上没有人欢迎我,都是因为没有了钟?国王无法相信的询问大家。是的是的,国王陛下,没有钟我们什么事都干不了,没有钟我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来巡视。

  于是,国王把钟表都还给了大家,大家拿到钟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哦,太棒了,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不知道时间而吵架了,我们也不会因为耽误约会而闹矛盾了。国王除了这么做,他还在高塔上也搭建了一座钟,这样啊,人们只要想看时间的时候,看看高塔上的钟就知道了。

  国王将钟表还给大家后,滴答滴答国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

5、大班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富有京韵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平时制作的陶艺作品即兴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面人形象——唐僧师徒四人、

  3、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1、幼儿每人带一件制作的陶艺作品进入活动室,将其放在合适的地方。

  2、师:“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陶艺作品都是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泥捏的,捏得真好,除了用泥捏,还可以用什么来捏呢?……”(对了,还可以用橡皮泥、面……等材料来捏,在我们幼儿园门口就有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了,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都捏了一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重点学习“捏出 来的 ︱ 面人 把~ ︱ 眼 看 ︱ 花 —︱”这一乐句的节奏)

  (1)师幼看幻灯片(快速放映很多),幼儿边看边说(要求幼儿都说)

  (2)师:哇,这么多啊,看都看不过来了,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真大,捏出来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有节奏地说: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 眼 看 花 (轻声节奏伴奏)

  师带幼儿将这一句按乐曲节奏说2遍。 (轻声节奏伴奏)

  二、感受乐曲,学唱歌曲。

  师: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爷爷吧

  师有节奏地把第一部分(a段)说一遍 (钢琴轻声伴奏)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啊,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只要你

  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就一定会知道哦)

  1、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说唱部分歌词。

  教师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伴奏)

  2、运用已有经验,幼儿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学习说唱部分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揭示面人,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小朋友,老爷爷到底捏的是啥,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再做一做,我们一起学一学。)

  老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b段歌词

  (“老爷爷捏的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

  捏的是谁啊?按 x xx︱xx x ︱x x ︱x - ︱把四句完整说唱一遍,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1)老师带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他们表演一遍吧。”(伴奏)

  ①完整表演第一遍,要求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喜欢呢?

  哦,除了有……,还有啊,我来唱给你们听一听:

  教师有表情地唱“你说是啥就是啥~~~!”幼儿跟学

  哦,这首歌有唱又有说,还有京剧的韵味儿,听起来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谁唱得更有味儿。(伴奏)

  ②完整表演第二遍)

  (2)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唱得太好了,我还想听呢,怎么办呢?……看谁唱得好。(伴奏)

  ③完整表演第三遍)

  三、结合特色,尝试创编。

  结合我园陶艺特色,让幼儿根据自制的陶艺作品尝试创编

  1、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里的人物,能不能也来把你们捏的这些陶泥作品编到这首歌里面唱一唱呢。”(幼儿讨论)

  你捏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即兴创编,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大家集体学唱。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

  编得真好…… (伴奏)

  4、继续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有小朋友想编吗?那好,去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来编。

  好了吗?我要来听了,我走到谁的面前,就要听到谁的声音哦,邀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上来表演吧!

  师幼一起表演

  唱得太好了,我们一起谢谢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我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手段,不断地启发诱导,通过退位策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未能进行创编的,在活动结尾大家和客人老师一起都完成了创编。扬州市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徐晓莉老师用“精彩”两个字评价了这个活动,她还说:整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渐进感觉,非常巧妙。

  本次活动有一点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可以再大胆一些、灵活一些,尽情地去发挥、表演,全身心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6、大班教案《欢乐颂》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学习用歌声来表现不同的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尝试为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乐颂》欢快的节奏。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材料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知识经验准备:《欢乐颂》作品介绍。

活动过程指导:

  一.欣赏音乐:

  *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录音作品,感受其宏大、辉煌的情绪。

  *欣赏童声演唱的《欢乐颂》,再次感受其热情奔放的音调和振奋人心的节奏。

  二.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和对歌曲的联想。

  三.学会合唱;*跟随音乐伴奏用"啦"、"呜"音演唱,教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一部分幼儿唱"啦"音,另一部分幼儿唱"呜"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四.创编动作表演唱;*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简单的手部动作。

  *跟随音乐边表演边进行合唱练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孩子们对于歌曲的重难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形象的图谱的提示下,合着音乐的美妙的旋律,幼儿较快的学习了歌曲,并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7、大班教案《仙人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仙人掌的样子和特征。

  2、学会用牙签装饰出仙人掌的刺。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牙签,剪刀,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仙人掌。

  - 我是一种长满刺的植物。

  - 在沙漠里会经常看到我,我是谁呢?

  [展开]

  1、 谈谈仙人掌。

  - 你见过仙人掌吗?

  - 你在哪儿见过仙人掌?

  - 见过仙人掌后你有什么感想?

  2、 谈谈仙人掌的样子和特征。

  - 仙人掌在哪儿生存呢?

  (仙人掌主要在沙漠里生存。沙漠是动植物生存困难的地方,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气候,仙人掌把叶子演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 养仙人掌的时候需要浇多少水呢?

  (仙人掌厚厚的皮里可以储存很多水,所以不用浇太多的水。如果像其他的花浇很多水的话它的根就会腐烂,死掉。)

  - 仙人掌为什么长着刺和细细地绒毛呢?

  (通常植物的叶子会蒸发水蒸气,所以叶子越大蒸发的水蒸气越多。在没有水的沙漠里为了减少水蒸气的蒸发仙人掌把叶子演变成了厚厚的皮和刺,并且仙人掌的刺还可以保护防止受到动物的攻击。)

  3、制作仙人掌并研究制作材料。

  - 制作仙人掌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牙签怎样制作出仙人掌呢?

  4、用牙签装饰出仙人掌。

  ① 把牙签剪短。

  ② 把剪短的牙签用木工胶粘在仙人掌上,装饰出仙人掌的刺。

  [结尾]

  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仙人掌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我让幼儿看了很多变化后的仙人掌图片,幼儿看到后非常激动,原来仙人掌可以变这么多东西呀,活动中幼儿的绘画兴趣也提高了不少。

  当然在活动中我也出示了范画,是仙人掌变形后的熊猫和蛋糕的图片,幼儿对熊猫非常喜爱,我继而说熊猫要过生日了给熊猫送上蛋糕幼儿就更加喜欢了,观察也更仔细入微了。

8、大班教案《菊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粘贴、卷曲的方法来制作菊花,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菊花傲然开放的美。

  3、帮助幼儿获得菊花在秋天开放的常识。

  4、体验动手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条状彩纸若干、固体胶、铅笔、双面胶。

  2、菊花制作示范画。

  3、菊花图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抓住菊花的特征,制作菊花的全貌,提高幼儿动手技能和技巧。

  活动难点

  掌握制作的准确性和用色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秋天里开的是什么花?

  小结:菊花喜欢秋天开放,特别是天气再冷一点,它们却不怕冷冷的秋风,勇敢地开放出来。

  有很多人喜欢菊花,你想做一朵菊花吗,有什么方法呢?

  二、菊花的制作方法

  这朵菊花。小朋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结:拿一根彩纸,两头用铅笔卷一卷,打开固体胶,伸出小脑袋,在纸条的中间涂一涂,再去拿一根彩纸条,两头卷一卷,找中间的地方粘上去。直到粘成一朵花,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花瓣。

  菊花做好了,还缺什么呢?

  小结:美丽的菊花完成了,送到纸上画根绿绿的茎和叶子,菊花就开出来了。一张纸上可以开3朵菊花哦!

  3、要求

  我们想不想也来做美丽的菊花呢?那我们轻轻搬小椅子到桌子边上坐下来,拿出固体胶开始吧,做好之后送到黑板上来。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观察:

  1、幼儿是否会借助铅笔卷菊花花瓣。

  2、幼儿制作菊花花瓣是否卷曲,花瓣不要重叠。

  3、完成的小朋友是否能收好东西。

  教师小结: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菊花是一朵鲜艳、美丽的花,花朵有大有

  小,花瓣有宽有窄,有直有弯,颜色有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等等;

  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边上像锯齿。菊花很美丽,常种在花园里,或栽在花盆里。

  四、了解菊花的用途。

  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让幼儿欣赏幻灯片,了解菊花的用途。

  1、菊花可以让人观赏,美化环境;

  2、可以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解决头痛……

  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

  五、创造表现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菊花的形态。

  2、提醒幼儿用颜料时不要太多。

  六、展示、讲评。

  1、今天我们教室里开满了菊花,感觉怎么样?菊花都有什么颜色?

  2、展示幼儿作品,布置菊花展。

  3、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菊花。为什么喜欢?说说它那里好?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活动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 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制作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在增强个体自信的同时,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普通的教学活动,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会得到较好的成效。知道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手工活动更加活跃,更生动,幼儿更喜欢。

9、大班教案《大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描绘简单物品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小朋友把自己观察和想象的东西表现在纸上。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组织小朋友玩弄各种玩具模型。

  2:每人一套彩笔,一张白纸。

  3:范画:白纸上面一棵树干。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导小朋友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变魔术吗?魔术师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神奇的大树,小朋友想让它长什么,它就长什么。

  2、引导小朋友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

  按小朋友的想象,教师教小朋友画物品的主要特征,并有侧重的示范,将部分物品画到树上。

  3、引导幼儿感受神奇的大树,激发小朋友创作欲望。

  教师:小朋友,这棵神奇的大树,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都长出来了。有``````有``````还有``````,你们高兴吗?它还能长出更多的东西来吗?现在请每一个小朋友画一棵神奇的大树,在大树上长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4、小朋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小朋友大胆想象,画出日常生活中见到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提醒小朋友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5、总结评比,结束活动。

  (1)作品讲评以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为主。

  (2)教师表扬画得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安排布置“神奇的大树”,表扬小朋友个个是小设计师。了不起的画家。通过简单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小朋友自由想象大胆设计的创造能力,小朋友绘画积极性很高,有些东西尽管画不象,但讲述非常好。操作中幼儿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个别孩子任务意识很强,拿到纸后,先思考,想好后再动手。有的幼儿迟迟还不下手,嘴里嘟嘟“画什么,画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试着用合作,询问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决问题。有的幼儿画的太多,画着画着自己都看不清树上有那些物品了。有的幼儿对物品形象的的表现有困难。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少涉及物品的临摹练习。对于构图,排列这些基本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练习,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孩子的实际经验,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才是设计活动的起点。

10、大班教案《爆米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熟悉音乐的旋律和ab结构,并能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做爆米花的过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⒉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得情趣。

  ⒊愉快地、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⒋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⒌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做爆米花的过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教学难点: 区分音乐ab结构。

活动准备

  音乐、微波炉、玉米粒、盆子

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激发兴趣

  ⒈出示玉米粒,把玉米粒放进微波炉,引导幼儿观察。

  ⒉教师引导孩子认真听听微波炉里的声音变化。

  ⒊请幼儿品尝爆米花。

  二、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⒈欣赏音乐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段落出示爆米花制作的过程图片,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a-b式的结构。

  ⒉引发联想

  师:听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知道玉米粒是怎样爆成爆米花的了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玉米粒在没爆之前是怎样的?那是怎样慢慢变成爆米花的?你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幼儿自由表现)

  三、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⒈自由表现

  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幼儿表现玉米粒变爆米花的过程。

  ⒉讨论创编

  师:玉米粒在微波炉里是怎样转?

  师:爆米花爆开时还可以怎样表现?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试试看。

  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表现幼儿爆米花转动过程过程和爆开的样子。

  四、完整表演

  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表现爆米花的全过程。

  五、结束活动

  把爆米花带回去和同伴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我组织的是大班音乐活动《爆米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本活动正是贯彻了纲要的这一精神,让孩子在音乐中尽情地创作和表现,体验其中的乐趣。

  其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孩子通过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多种形态,为后面的创编活动作铺垫。然后用图谱配合音乐帮助孩子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再设计学做爆米花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爆米花的过程和造型。最后让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自由创编。

  第三,活动中,我注意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让孩子随音乐创造性地自由表现,而不是把孩子变成机械式的技能训练,让他们充分的体验到了创造表现的乐趣。

  虽然我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孩子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不够,有些孩子虽然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动作,但有些孩子还是要经过提醒,说明还是有小部分的孩子不太熟悉音乐结构,需要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音乐欣赏以及创编动作方面的教学。

  在我上完这节课的时候,专家指出幼儿在看微波炉爆爆米花的过程时用时过长,而且微波炉里的光线太黑,应该把灯都关了,让孩子更仔细地观察,效果会更好。专家还指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放手不够,经常要求孩子们做完动作后就坐回小椅子,怕孩子会乱。我在活动过程中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怕放手,特别是在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或对孩子评价时怕孩子太乱,会听不清楚我说的话,不按要求去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还要不断总结提高,学会如何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做到收放自如。

11、大班教案《海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动手的快乐。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小舞台节目单、屏风式展板。

  2、教师绘制的《西游记》故事人物的图片。

  3、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出海报的主题。

  讨论《梦幻西游》中的有趣故事。

  提出进行《梦幻西游》演出的建议,提问:可以请谁来做观众?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知道我们要演出的消息。

  2、讨论设计海报。

  观察海报:《麦兜响当当》,了解设计海报的主要要素。

  重点指导幼儿了解海报包含节目名称、主要人物、广告语、时间、地点等要素。

  讨论:你想为《梦幻西游记》中哪个节目设计海报呢?可以怎么设计?

  3、提出制作要求

  ——小组商量,确定设计海报的节目。

  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

  介绍制作的工作,装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幼儿制作海报,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4、介绍、评价海报

  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讨论可以把海报张贴在哪里?

活动反思:

  梦幻西游记孩子十分喜欢,今天的活动是由《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猪八戒吃西瓜》西游记中故事的小整合。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对苹果剧院的兴趣也是越来越大。

  对于广告中的几大要素,我觉得广告语是孩子极不熟悉也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包括时间地点。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可能事先应该铺垫一下相关方面的内容。

  在评价共同合作的时候,过于强调孩子分工合作和作品的装饰,没有正真的引导孩子进入观看海报的角色中。例如可以提问哪一张海报最吸引你等等同时告诉孩子不是越花的海报越好而是应该是图书海报几点要素的海报才是大家喜欢和受欢迎的海报。

12、大班教案《咏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习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13、大班教案《茶叶》含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喝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甜饮料、干茶叶。

  2、录相带、磁带各一。

三、活动过程:

  1、品尝饮料

  请幼儿谈谈各种饮料的颜色、味道,以及是用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3、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4、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5、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6、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7、律动: 采茶舞

四 、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活动反思:

  一般的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老是不可避免的去讲解去观察和了解,而本活动却一改此举,放开了让孩子去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自身体验中去感受去获取。但是在孩子们的亲自配置中,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会出现配置的口味不是所想象的。还有就是延伸中的亲自去参观环节要是放在课前就十分理想了。

14、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 、狐狸 、猴子 、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

  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

  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走进胆小国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游戏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故事内容也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部分幼儿较大胆、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本次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说对”,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赏完视频之后,幼儿模仿动作而进行角色表演,在这样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培养积极地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还有表述的机会。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如何克服胆怯的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努力的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争取完善优质的教学效果。

15、大班教案《娃哈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预设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6、大班教案《玉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17、大班教案《红黄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加深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并能用简单语言表达。

  (2)通过变魔术、找糖果、等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颜色的多样性。

  (5)引发幼儿学习颜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色

  难点:用语言表达三色

活动准备

  盒内放彩色包装糖许多(红黄蓝三色)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塑料瓶3个 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红黄蓝字卡图片 各种红黄蓝物品图片(苹果 香蕉 衣服) 红黄蓝积木 红黄蓝三色积木筐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出示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问幼儿,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水里有颜色吗?今天老师当魔术师给小朋友变颜色。小朋友要和老师一起说摇摇摇,变变变。当老师变出红色时,教师问幼儿哪些物品是红色的。教师出示红色图片、红色苹果、红色字卡教幼儿认识红色。

  2、教师请幼儿当魔术师变出黄色、蓝色。在幼儿变色时其余的幼儿要大师说摇摇摇,变变变。当幼儿变出黄色时教师问幼儿黄色物品都有哪些。教师出示黄色图片、黄色香焦、黄色字卡教幼儿认识黄色。当幼儿变出蓝色时,教师让幼儿说出蓝色物品都有哪些。教师出示蓝色图片、蓝色衣服、蓝色字卡、教幼儿认识蓝色。

  3、教师出示糖果盒,让幼儿猜想里面可能有什么?找幼儿把手伸进盒内摸一摸里面有什么?当幼儿摸到糖时让幼儿把糖果拿出来,说一说拿到的糖是什么颜色的。

  4、出示红黄蓝积木,告诉幼儿积木没有家,让幼儿把积木送回家。如把红色积木放入红色筐内。黄色积木蓝色积木如同。

  5、结束活动:吃糖果。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糖果吃。

  认识红黄蓝教学反思《红黄蓝》是一节色彩知识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色,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活动兴趣。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一、目标达成较好通过变魔术、动手操作等活动一堂课下来,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色,基本能说清三色。二、教学环节丰富由于以前上的几堂公开课自己反思下来都觉得环节太简单,所以这堂课的设计在环节的多样性上我下了功夫,让幼儿感到新鲜、丰富参与积极性较高。三、注重学生自主体验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自主体验的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自己在箱内摸出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说出红黄蓝三色名称。另一个体验是给玩具找家,找出红黄蓝玩具分别放入红黄蓝相应的筐内。活动中幼儿自我参与兴趣较高。

教学反思: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三、最后一个环节给玩具找家创设的情境不够好,应把玩具杂乱放真正创造玩具没有家的感觉。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18、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大胆说出自己对对称的理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19、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之美。

  2、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形式,大胆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助认为乐的快乐情感。

  4、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诗歌的理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蚂蚁、蜜蜂、蜻蜓、刮风、下雨、天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放一段打雷下雨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听完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问:“打雷下雨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做呢?”

  3、小昆虫们回怎么做呢?让我们听听诗歌里的小昆虫是怎样做的?

  二、师幼互动。

  理解诗歌内容,韵律结构,拟人手法,感受诗歌中妈妈的关心和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完整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播放录音诗歌,让幼儿完整欣赏。

  2、幼儿听完后,提问:诗歌中讲到了哪些小动物帮助了别人?

  四、视听结合,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第一段。感受小树叶和妈妈之间的爱以及小树叶助人为乐的品质。

  1)、教师生情并茂地朗诵诗歌第一段,幼儿认真欣赏。

  2)、听完后教师提问:要刮风了,树叶妈妈在担心什么? 小蜜蜂落水后,谁来帮助它的?怎样帮它的?幼儿回答时,展示小蜜蜂站在小树叶上在河中随风飘荡的画面让幼儿欣赏。

  3)、幼儿跟教师学念诗歌第一段后,再出示画面,让幼儿给画面配音朗诵第一段。

  2、学习第二、三段,

  1)过度语:小蜜蜂在小树叶的帮助下,安全地回家了。小蜜蜂看到别人有困难是,它会帮助他们吗?那诗歌中的小蜜蜂和蜻蜓有没有帮助别人,它们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2)出示第二、三个小蜜蜂和蜻蜓帮助别人的画面工幼儿欣赏。

  出示问题:

  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担心什么?小蜜蜂和蜻蜓分别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3)集体交流: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担心什么?小蜜蜂和蜻蜓分别帮助了谁?是怎样帮助的?

  4)幼儿学念诗歌,再请幼儿根据画面配音朗诵。

  5)教师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妈妈的娃娃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完整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幼儿视听结合,感受教师的配乐朗诵诗歌。

  2)幼儿配乐学念诗歌。

  五、学习创编诗歌。

  1、天下雨了,还有许多小动物没有回家呢?他们会是谁呢?谁会去帮他们呢?怎样帮助我

  们呢?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

  2、我们用诗歌中好听的句子送他们回家吧?先自由讨论,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好的创编集体朗诵。

教学反思

  诗歌《回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小溪与大海、白云与大山、宝宝与妈妈、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的兴趣。

20、大班教案《邮票》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欣赏邮票,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制作一套模拟纪念邮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邮票的感受。

  3、探索、发现生活中邮票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集邮本(各种纪念内容的邮票若干套,供幼儿观赏)。

  2、用缝纫机在纸上轧出小孔,做成模拟邮票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白纸。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邮票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能自己设计纪念邮票。

教学过程: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预设问题: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平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补充提问: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它收集在一起,珍藏在集邮本中,是为了能经常看看它,记住并常常想起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3、制作纪念邮票。

  讨论制作内容:我们有没有想要记住的人和事?

  可能引出的话题是——我的好朋友、夏天的故事、幼儿园的---天、节日真快乐……

  (这些可根据节气、幼儿生活学习经验、幼儿关注的有兴趣的事等产生。)

  讨论制作的方法:邮票上面应该画些什么?(图案、面值、外形等)

  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帮助我们完成?(教师可提供绘画、剪贴、涂染等材料工具……)

  制作过程中可自选伙伴,可再次讨论、修订具体的制作方法。

  老师总结:

  邮票的图案是各种各样的,除图案外,每张邮票上都必须标明面值、发行国家、发行日期。每张邮票的边缘都是齿轮型的,方便人们在没有剪刀时,用手也能撕整齐。我们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开一个“小小邮票展”,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介绍我制作的纪念邮票(可以包括:名称、内容、制作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形象生动的向幼儿展示了邮票的特征,在活动设计上,我以认识邮票的用途特征,在观察讨论操作过程中,完成邮票制作,整个活动幼儿表现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充分体现了幼儿主题性原则。活动不光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生理特点,灵活教学,不能让自己仅仅依赖于课件。整个活动虽然幼儿学习兴趣较大,但在实践操作中,幼儿之间差异较大,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幼儿同步前进,让教学顺利进行,通过自我实践与反思,我相信我的课会越来越好。

21、大班教案《犟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寻找发现画面细节,通过看、听、说、演等多种通道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感受乌龟坚持不懈朝目标前进的精神,能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故事录音、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们了解乌龟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感受到这只乌龟现在的心情吗?

  二、师生共读,触摸故事。

  1、观察画面细节,引出故事。

  (1)听故事录音第一段。

  (2)引导幼儿观察三幅连续画面,从图中读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参加狮王婚礼的慎重决定。

  2、经历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现乌龟的决定。

  (1)陶陶经过一片荆棘丛,遇到了谁?蜘蛛发发为什么要大笑?

  (2)陶陶会放弃吗?它怎么说的?(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3、经历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验,鲜明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1)一路上,陶陶经历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沙漠两幅画面。

  (2)一起演一演这只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乌龟。

  4、经历走反方向的挫折,强化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继续听故事,提问:陶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方向走反了)还要不要去参加婚礼?

  5、经历狮王去世,希望破灭的打击,突显乌龟坚持不懈的品质。

  陶陶经过一片岩石荒漠时又遇到乌鸦阿嚏,乌鸦告诉陶陶什么?陶陶是怎么做的?

  三、故事结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转折,体验惊喜和愿望实现的快乐。

教学反思:

  根据文章体裁及教学要求,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去想象,突出童话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1)观察画面,理解、体验陶陶参加到年轻狮王婚礼的意外惊喜。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礼物的细节,呈现故事结尾。

  2、教师小结点题。

  现在你们知道封面中的陶陶为什么微笑了吗?对!坚持就是胜利!

22、大班教案《海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2、初步尝试变化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3、在想象创造各种图像中体验有体貌地招呼同伴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能简单运用图形变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2、会用简单的图形拼成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图

  2、 画纸、彩笔

  3、幼儿作画工具、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活动:

  教师边在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圆,在大圆的两头画两个小圆,大圆的下面还挨着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椭圆,边画边介绍,大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测)

  二、讨论演示:

  1、小熊的头上还缺什么?(教师按幼儿的提示逐一添画眼睛、耳朵、鼻子等)

  启发幼儿讨论:小熊的头上有什么?有几条怎么样的腿?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呢?(头上有两个圆溜溜的耳朵、有两条粗粗的腿、卷卷的尾巴)

  2、(逐一演示小熊的动态,引导想象)

  一天,小熊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转身,抬头看见了小鸟,就看着小鸟轻轻地说:“小鸟,你早!” 小鸟得怎么回答的呢?(幼:小鸟就快乐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见了大树,就对大树轻轻地说:“大树,你早!”大树怎么说的?

  小熊低头碰见了小花,就对小花说什么?小花会怎么表示?

  3、森林里的朋友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打招呼的小熊,大家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想和有礼貌的小熊做朋友呢?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会打招呼的小熊好吗?快把大圆和小圆变出来,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三、幼儿创作:

  四、粘贴星星:

  “这里有这么多有礼貌的小熊,我要好好地奖励你们。我把星星送给你们来打扮你们的小动物。”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交给幼儿粘贴。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激发孩子的兴趣,但也需要幼儿积极的想象。本节活动中用圆为主题介绍小熊的基本结构,使枯燥的演示变得有趣,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让幼儿充满想象,从中也渗透了礼貌教育。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孩子没有跟着老师做,没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

23、大班教案《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2、能认真倾听,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3、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找一处可以用石头作画的场地。

  2、教师示范用的纸、笔,小石头若干。

  3、幼儿用书18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难点:

  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活动过程:

  1、出示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带有游戏性质的童谣,我充分利用彩色小石子,引导引导幼儿边念童谣,边用小石子在地上作画,体验语言的趣味性,幼儿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的整体环节我把握的比较好,幼儿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我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对于一节活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没有对孩子活动前提出正确的规定,致使最后有些混乱。我会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好的把控性。

24、大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25、大班教案《舞狮》含反思

活动目的: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感知多媒体舞狮的画面,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点难点:

  幼儿进行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习了。”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习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习活动:摩拳擦掌(转手腕)、(转脚腕)、拉力器(扩胸)、、登山(跳跃)等。

  (3)    :“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复习游大龙、走古事等)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5.幼儿玩舞狮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舞狮,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励程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情绪,在加上体育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活动,在这其中,我们老师也无法完全预料到活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舞狮活动时,一定要多观察幼儿的行动,再给予适当的提醒。比如,我们小朋友在游戏时经常发现小朋友们之间总不免有你推我,我撞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危险,我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评价,一起来解决,怎样才能玩好舞狮的游戏。因此我在体育游戏“分角色”解决了以上问题,让孩子们明白狮子表演不能掉队,走路时不推不挤,还能有秩序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又如:结合大型玩具游戏舞狮,大型玩具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玩的,在玩之前,我们先检查了一下大型玩的安全性,但在玩滑滑梯过程中,发现小朋友们喜欢从下爬到上,再倒滑下去,而且是头朝下地滑。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制止,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及录像来给小朋友们一起看,让孩子们知道身上的任何部位碰伤,出血了都很疼痛,而且有可能会有发炎、发烧或是有更加危险的事件发生。由此,小朋友们被录像中的小女孩的疼痛感受到:玩滑滑梯时更要注意不能倒滑,不能从高往下跳等。我们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提醒教育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6、大班教案《耳朵》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出现了用硬物掏耳朵的现象,这样不科学,更是不安全。因此我们设计本活动让幼儿认识耳朵的简单结构,并认识一些保护耳朵的常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

  2.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3.初步了解耳朵的小常识。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认识耳朵并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活动准备

  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响罐,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是用耳朵听出拉罐里装的是沙子的。

  过程二:认识耳朵。

  1, 教师引导,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你们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吗?幼儿多数回答:耳朵像“3”。

  2, 教师请幼儿看看教材上耳朵的解剖图,教师给幼儿讲解耳朵的结构。(耳朵结构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3, 教师示范并给幼儿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三:游戏——声音的传递。

  1, 教师按4个幼儿为一组分别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4个幼儿每隔1米站一个排成一排。

  2, 教师说一个词语给扮演外耳的幼儿,扮演外耳的幼儿依次传给扮演中耳的幼儿,再依次传给扮演内耳的幼儿,最后传给扮演大脑的幼儿。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教师说的词语,看那组“耳朵”传声音最准确。

  过程四:保护耳朵

  1, 教师:你们有掏耳朵的习惯吗?当耳朵痒痒的时候你们怎么办?幼儿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回答。

  2, 教师提示,耳朵是不能掏的!耳垢对耳朵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并阻挡灰尘的进入。

  3, 耳疼或不舒服的时候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去医院检查。

  拓展活动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课后,很多的幼儿都给我说,再也不用手去掏耳朵了,并且保证会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不要让耳朵受到伤害。照这样看,本次活动的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像对耳朵基本结构的展示还不够形象,不能引起幼儿很大的兴趣,以后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理解力,接受能力。

27、大班教案《樱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樱花五瓣花瓣的特征,能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樱花。

  2.活动中能注意到花瓣之间的排列布局,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

  3.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春天的美,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粉红色颜料若干,废旧的大、小可乐瓶若干。

  2.油画棒、水彩笔、棉签、墨汁、白纸。

  3.背景图一张,画有一个樱花树树干,幼儿人手一副樱花树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片段,引起活动兴趣。

  1、播放有关春游看见的樱花视频,请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

  二、出示范例,猜测制作方法。

  1、出示范例

  师:"今天,老师把春游时看到的樱花带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看!"

  2、请幼儿自由猜测,范例上的樱花是怎样画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樱花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三、展示作画工具,学习拓印方法。

  1、出示可乐瓶。

  师:"老师的樱花就是用小朋友家里扔掉的这个可乐瓶印出来的,请你们拿起桌上的可乐瓶,仔细观察一下,可乐瓶的哪个部位可以印出这么美丽的樱花呢?"(幼儿自由探索后并回答)

  2、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并肯定幼儿想法,用可乐瓶的底部进行拓印。

  3、结合儿歌,示范拓印方法。

  师:"可乐瓶,蘸一蘸,轻轻放,亲一亲,数一数,五片花。"用边念儿歌边示范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樱花的拓印方法。(可示范拓印2-3朵)

  4、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布局。

  师:"每次印之前要先想一想,花儿和花儿之间不能太挤,除了开出了大大的樱花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小可乐瓶开出几多小小的樱花,这样会更漂亮的。"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可以继续念儿歌,提醒幼儿拓印方法。特别注意帮助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幼儿调整画面布局。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樱花作品集中展示在背景图上(樱花树干),组成一棵樱花树,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感。请幼儿说一说,哪几朵樱花开的最漂亮。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8、大班教案《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绘本《漏》人手一册,图片、黑板、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图画书,先来看看书的封面,有问题吗?为什么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评析:鼓励幼儿通过对绘本封面的观察,大胆提出疑问,揣测故事情节,在悬念中诱发幼儿产生深入了解绘本的兴趣。)

  二、集体阅读前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这个故事里有谁?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大胖驴会想些什么?

  2. 小结:“山上的老虎想:这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这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评析:这一段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理清角色关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动,使幼儿逐渐进入到故事情境中。)

  3. 师: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汉被惊醒了。老奶奶说,“管它贼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 师:老虎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他们想得一样吗?

  5. 小结:咱们中国人很聪明,只用四个字就能把这个意思说明白了。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是我们中国的成语。

  (评析:老虎和小偷都开始采取行动了,幼儿随着教师营造的故事气氛也愈加投入,画面的变化,角色的动作,人物的语言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突出了细节,呈现了动态,使幼儿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 师:“小偷想着想着,脚下一滑,妈呀,哗啦!”发生什么事情了?

  7. 师:“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漏来了,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边跑边喊——哎哟是漏啊。他们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岗,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老虎和小偷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

  8. 小结:“老虎想,哎哟,这个漏啊,像石头一样,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小偷想,这个漏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评析:这是故事的**部分,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了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幼儿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了“漏”的含义。)

  三、自主阅读后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请小朋友用很快的速度,把后半部分看一看,找出你认为书里最有意思的一幅画,把它的页码记住。

  2.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玩的是第几页?好玩在什么地方?

  (评析:有了集体阅读图画书的方法和经验,幼儿自主阅读后半部分显得轻松和愉悦,充分感受了图画书风趣幽默的特点。)

  四、理解故事内涵。

  1. 师:最后驴有没有被偷走?从哪里看出来?

  2. 师:“嘀嗒嘀嗒,唉,怕漏雨,偏又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漏》,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来写的?

  3. 师:毛笔、墨、宣纸是中国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个什么字?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么样?

  4. 师:咱们中国的汉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

  (评析:故事到了尾声,揭示故事名称,前后呼应,诠释疑问。教师用毛笔书写“漏”字,引领幼儿初探汉字结构的奇妙,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幼儿十分有益。)

  5.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从哪里判断出来的?猜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的中国还是以前的中国?

  6. 小结:这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

  (评析:幼儿各自从故事中获取了不同的感受,得到了不同的启示,也许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还会想到这个故事,想到一些什么,中国民间故事是值得回味的。)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定位在幼儿积极体会老虎和小偷的心理活动,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猜测积极大胆地表述出来。在过程的推进和把握上,通过画面的仔细观察来判断、推测、想象,是一个重点。对“漏”的理解和对老虎、小偷的心理分析是又一个重点。而“民间故事”、“成语解释”、“文字结构”等作为小的知识点,对于幼小衔接段的幼儿来说,也是十分适合的。

  教师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设问,将幼儿引入故事的情境。在教学上,能够突出语言活动的特点,注重规范提炼幼儿的口语,丰富幼儿的词汇,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呈上升趋势。教师还能不断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从细微之处发现图画书独特的魅力,使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功能,发挥自身语言、动作的暗示作用,多渠道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漏”反复出现,但在不同角色的心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造成了一连串的误会,发生了一些搞笑和幽默的事情,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寓意。孩子的眼中能看出孩子的门道,成人的眼中能看出成人的精彩,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吧。

29、大班教案《多边形》含反思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准备

  1、挂图“美丽的窗户”

  2、操作学具

  3、《操作册》p45—p46

过程

  走线、线上游戏《积木房》

  1、以“小熊设计房子”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设计师笨笨熊给小动物们设计了好多房子,这些房子都快装修好了,只有窗户还没有装好,我们来帮帮它吧。

  2、集体活动(出示挂图)

  ——小朋友来看一看,笨笨熊它设计了几间房子啊?

  ——那你们发现这些房子的窗户一样吗?

  ——谁能告诉我怎么不一样的?(有五条边的、有六条边的……..引导幼儿说出每条边相同的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窗户装修一下(一边数一边给每条边涂色)

  3、集体操作

  ——今天李老师把这些漂亮的窗户都带到了我们大二班,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呦,看李老师记性多不好,只把窗框带了过来忘了把窗户上的玻璃带来了。那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把这些窗户根据他的形状装上玻璃好吗?

  【老师示范做一个】

  ——我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小窗户,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窗框拿出来放好。

  ——现在请小朋友给它们装上玻璃吧。

  【老师个别指导】

  ——装好的小朋友坐坐好,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装的漂不漂亮。

  【请两个小朋友展示作品】

  4、分组活动

  ——多边形不仅是小动物们的窗户,多边形还能玩很多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第1、2桌:玩“种花”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纸样里面画上数量与边数相同的花,如五边形里中5朵小花………。

  第3、4桌:玩“做花伞”游戏,在不同的多边形的伞面上装饰上漂亮的图案,做成小花伞。

  第5、6、7桌:做《操作册》第45页。

  5、评价

  ——现在我要请做的最快最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

  【每组一个人】

延伸

  ——今天我们帮笨笨熊装好了窗户,也认识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多边形的物品,今天我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多边形,并且把它画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在听课之前,我对这一堂课进行研究和设计。我考虑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合作探究多边形对角线条数,从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几何图形探究方法。力主体现“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30、大班教案《绝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认识的飞禽引入。

  2.利用课件引导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教学反思:

  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幼儿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幼儿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幼儿,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31、大班教案《年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历中不同数字的含义。

  2.知道一年有12个月,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

  3.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年历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 经验准备:认识字“日、月、一到十二”,向父母询问并记住自己的生日,知道一些节日

  2 . 物质准备:ppt、年历、节日字卡及骰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探索年历,在年历中找生日

  1.游戏一:幼儿自由探索,找动漫人物“孙悟空”的生日

  (1)幼儿自由观察年历,在年历中找到孙悟空的生日

  引导语:哇!今天是谁要举行生日party呀!我们来听听他的声音猜猜看,原来是孙悟空的生日,它有一个生日愿望想请你们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11月 18日这一天,你愿意帮助它吗?瞧,孙悟空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年历,你们都可以去年历里找找11月18日究竟在哪里?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师幼共同交流在年历中找日期的方法

  引导语:你们找到了孙悟空的生日吗?在哪里呢?

  小结:在我们年历中我们要找到生日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3)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孙悟空为了感谢你们帮它在年历上找到生日,要给你们送礼物来了,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又藏着哪些秘密呢?

  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他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名字叫“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给这些房子起名为“月”并且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分别起名为: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它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①知道一年有12个月

  提问:年历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字卡“日”)

  年历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365)

  小结:一年有365天

  年历妈妈给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给房子取了什么名字?(出示“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每一座房子代表一个月份,第几座房子就代表几月,月份在上面,日期住在房子里面。

  ②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字中的不同含义,了解年历的用途

  引导语:年历中有很多的数字,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秘密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颜色的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年历中每种颜色数字都有它自己的本领,有的表示年份,有的表示月份、有的表示星期、还有的表示日期

  提问:年历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年历可以让我们知道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2.游戏二:幼儿自由寻找自己生日

  (1)请个别幼儿找猪八戒的生日

  引导语:孙悟空好朋友猪八戒也想在年历上找到它的生日4月5日这一天,瞧,老师为它准备了一份大年历,谁来找找看?

  (2)播放生日歌幼儿找自己生日

  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我们也去大年历上找找自己的生日,记住哦,要把自己生日卡片粘到小格子里哦!找到生日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生日找对了吗?

  (3)师幼让幼儿知道生日不在同一天,但是可以在同一月份

  引导语:你的生日找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我们发现同一月生日小朋友原来有这么多,虽然他们不在同一天,但是我们可以同一个月小朋友一起来庆祝生日

  二、幼儿在年历中找节日

  1.通过教师生日引导,让幼儿知道年历上有节日

  引导语: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我生日是9月10日教师节,年历当中也有我的生日,我来找找看

  小结:年历不仅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中还藏有各种各样节日

  2.出示节日字卡,引导幼儿认识节日

  提问:你知道哪些节日?它是几月几日呢?

  3.游戏:掷骰子,找节日

  引导语:老师把这些节日制作成了一个骰子,要请你们玩掷骰子的游戏,每组5人,分成4组,小朋友们轮流来掷骰子,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每一次第一个找到的将可以拿到一个雪花片,得到雪花片最多的小朋友将可以去参加孙悟空生日party哦!

  规则与要求:幼儿轮流扔骰子,幼儿分组在年历中查找节日。

教学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幼儿通过参与游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幼儿对于知识不能掌握时,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就很容易对其知识性的灌输,而不能在教学上做出很好的师幼互动,灵活回答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本节教学活动中目标二:学习在年历中查找各种节日以及生日是其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发现部分幼儿在第一次观察寻找自己生日时找不到自己的月份,但在教学活动中我虽然发现了该问题,但我没有及时去解决该问题,而是按照活动过程继续教学,因此也导致“幼儿玩骰子找节日”这一环节没有更好有效的进行;观察探索是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在幼儿观察探索中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何用严谨的语言引导幼儿表达出通过探索发现的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也是我今后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不断进步的。

32、大班教案《手指》含反思

活动目标:

  了解手指的用处。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手指图片、豆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观察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老师身体的什么部位在动?

  幼儿:肩膀在动,胳膊在动,膝盖在动,脚在动,腰在动,手指在动......

  2、老师伸出一根大拇指——很棒

  老师伸出两根手指——耶

  老师伸出三根手指——ok

  老师伸出四根手指——切切切切切

  老师伸出五根手指——拍拍拍(你好你你好)

  3、在屏幕中出示六张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让幼儿说一说有几张图片?(六张)

  六张图片中有一张不是用手指做的事情,是哪一张?

  幼儿:是第三张,用脚在走路

  (2)哪一张是用手指在动的?在干什么?

  幼儿:第二张图再用手写字(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

  第四张图再用手拿筷子(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第六张图再用手搭积木(五个手指都用到了)

  第一张图再用手开门

  第五章图是在用手按铃

  4、让幼儿自己表扬自己(唱歌的方式)

  5、老师讲小故事——五根手指的故事

  提问:幼儿喜欢哪根手指?

  6、游戏:抓豆子比赛(白芸豆)

  老师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抓豆子,让幼儿看看能抓出几个豆子,然后用多个手指头去抓,看能抓几个豆子。

  让幼自己体验抓豆子,哪些手指合作能抓的最多?(手指全部合作,会抓的更多)

活动延伸:

  学习手指操

手指操儿歌: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

  二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跳呀跳呀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喵 喵 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螃蟹,爬呀爬呀爬。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花蝴蝶,飞呀飞呀飞。

  六个手指头啊六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老黄牛啊。

  七个手指头啊七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望远镜啊。

  八个手指头啊八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手枪啊。

  九个手指头啊九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钩子啊。

  十个手指头啊十个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好孩子坐坐好。

活动反思: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活动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探索未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从而大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发展手以及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3、大班教案《丰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 教室一侧创设“秋天”的墙面,幼儿可以把完成好的作品粘贴到里面。

  2、 教室里可以挂一些秋天的果实。还可以贴一些有关丰收的图片。

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2、 初步学习用一句完整的句式“今年秋天丰收了” “……涨红了脸” “……笑弯了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运用身边的农作物,通过粘贴、涂色的形式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丰收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幼儿能完整的完成一份作品。

  难点:幼儿粘贴技巧、完整的用运一句汉语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四件作品(可以是涂色或粘贴作品)

  2、小麦、玉米、棉花、大米、等实物。石榴、苹果等图片。

  3、绘画好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4、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教室观看图片(丰收场景),放音乐一起唱《秋天到》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岀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水彩画苹果、石榴,粘贴好的棉花、小麦、玉米手工作品),请小朋友观察后,用汉语说出农作物的名字。

  教师:“漂亮吗?你们也想试试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介绍材料。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结合或独立创作,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材料进行装饰。幼儿讨论后,自由结合,准备做画。

  2、幼儿边做画,教师强调画面的布局和画面的整洁并进行巡回指导。

  3、请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自己是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的。要求说一句完整的话,例:“这是棉花,棉花奶奶开口笑。我是用棉花粘贴的”“这是石榴,我是用水彩笔涂的颜色”……等。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表扬动手动脑、相互合作的小朋友。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墙面上,让幼儿相互欣赏,也可请家长来参观。

  四、活动延伸

  可以将大米粒、小麦、玉米等混合,组织幼儿进行谷物分类,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持久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在于引导幼儿用涂、贴的方法制作秋天的果实。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并初步了解农民劳动辛苦,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养成懂得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中,我结合实际季节引导这是秋天,转而引入秋天不仅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导入主题《丰收》,让幼儿看了很多收割图片。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教具的演示以及示范制作来看,都是详细具体的,但结果并不尽人意。

  在激发幼儿兴趣中,幼儿都表现出强烈的想要制作的欲望。在示范制作讲解中,结合上次手工课上制作出现的问题(幼儿找不到贴纸怎么撕)我着重讲解了这些方。在制作中,幼儿很快的撕下来了。幼儿把作品完成后却说不好完整的一句介绍自己作品的汉话,而且粘涂得太少,我想在以后的制作中要加强强调,必进他们是幼儿,又是才接受双语课程的。以后我一定会加以强调,细心指导。

34、大班教案《卷心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组织线条表现形象。

  2.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能够将线、形密密地排列在圆形空间。

  3.根据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4.有兴趣参与线描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6.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线描画经验。

  2.卷心菜照片、视频仪、电视机,用于欣赏的幼儿作品,白纸,勾线笔,黑板,展示作品的镜框,农民伯伯木偶。

活动过程:

  1.观察实物,自主造型。

  (1)观察卷心菜,自主造型。师:有个农民伯伯种了棵圆圆的卷心菜,如果把卷心菜切开,里面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仔细看一看。、视频播放卷心菜剖面(见图一),让幼儿仔细观察。师:请你把它的样子画在纸上,要画的大大的,撑满整张纸。幼儿自主造型,教师挑选部分幼儿的卷心菜造型,展示在大黑板上。

  (2)视频播放一位幼儿的卷心菜造型(见图二),交流:这个小朋友画的卷心菜是怎样的?师小结:卷心菜的形状是个大大的圆,我们可以用像树干一样的形状画出卷心菜的芯,用螺旋线和一圈一圈的弧线画出卷心菜的叶子。

  (3)视频播放部分幼儿的卷心菜造型(见图三),引导幼儿不同图式表现卷心菜。师:卷心菜的芯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瞧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卷心菜的叶子也不一定用弧线画,卡他们用了哪些线条。

  【评析】

  卷心菜美丽的剖面造型吸引着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打破常规的先画后说满足了幼儿急于动手表达感受的需要,没有任何规范图式的自主造型方法,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空间,使他们主动运用各种不同的造型语言,创造出了变化多样的卷心菜图式。

  2.欣赏范例作品,引导细致刻画。师:小朋友的卷心菜画得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更漂亮的卷心菜。这颗卷心菜里面有各种不同的线条、形状,画的很多很密,画满了整颗卷心菜上面。(见图五)

  【评析】幼儿的自主造型往往非常概括和简练,他们的表现如果没有教师恰当的指导点拨,就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他们虽然感悟到了卷心菜的美感规律。但是这些规律究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究竟如何叠加、变换、对应、排列,形成有规律的美妙图案,他们仍十分模糊。这里教师采用了欣赏感悟法,选用两幅风格不同的作品:衣服较为写实,卷心菜里线的变化自然;另一幅加了主观的变化多样的装饰线,也别有情趣。这两幅画还都画了一些小虫子和卷心菜在一起,表现了一些小虫子和卷心菜在一起,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童真童趣。幼儿欣赏之后,对怎样画出美丽的卷心菜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

  (1)要求:请你也来画一颗有着很密线、形的美丽的卷心菜。想一想:卷心菜种在地里的时候,会有哪些小小的虫子在它的周围活动?

  (2)指导:①鼓励幼儿根据观察的感受组织不同的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卷心菜,不要求写实。②鼓励幼儿将线、形密密地填满卷心菜的内部。③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教师及时介绍有创意的幼儿作品。

  【评析】

  教师提出的要求简洁明了地指向创作的两个方面:造型宇情节。指导时又不断地即时介绍表现出这两个方面特点的幼儿作品,使幼儿即时学习别人的不同想法,将同伴的创造思维纳入到自己的创作表现中,举一反三,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美妙图案。4.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1)教师评价:将全体幼儿的作品展示在设计好的镜框中,教师操作木偶,以农民伯伯的口吻选择一张出色的作品进行评价。

  (2)幼儿评价:你喜欢哪棵卷心菜,为什么?

  (3)以帮助农民伯伯开汽车运卷心菜到菜场,结束活动。

【反思】

  以教师的评价为引领,暗示幼儿从线、形的运用和情节两个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在观察和欣赏中进一步感受对称、疏密、主次、节奏、秩序等美感规律。活动点评:引导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感悟美感规律,进行自主造型,是本次活动作为突出的地方。传统的线描装饰教学,以模仿教师的范例为主,幼儿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次活动,教师突破常规,要求幼儿面对卷心菜剖面直接造型,给予了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线、形,形成变化丰富的图式表现卷心菜。值得欣赏的是,教师的教学没有仅仅停留在幼儿的自主造型上,而是引领幼儿在自主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细节表现美。教学时教师选用了两幅风格不同的卷心菜,启发幼儿对记忆中的多种线、形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既丰富又充满童趣的卷心菜形象,不仅尊重了幼儿的自由想象宇创造,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线描表现水平的提高。

35、大班教案《滚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前滚翻中提臀,团身,抱膝等系列动作,完成前滚翻,获得成功体验。

  2、喜欢体育运动,积极尝试,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挑战自我。

  3、诱导幼儿自主的参加体育锻炼。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

  前滚翻的动作要领:低头、含胸、抱膝、翻滚的学习

活动准备

  体操垫若干,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徒手操。

  2、 放松环节:引出不倒翁的形象,

  3、模仿不倒翁在体操垫上做动作。

  (二)分解学习前滚翻

  分解动作一:低头团身动作

  1、游戏:“仰翻不倒翁”,

  2、引入抱膝团身动作的讲解、示范。

  3、带领幼儿在垫上学习抱膝团身动作,

  4、重点指导幼儿躺下要低头含胸。

  分解动作二:双手立撑提臀动作

  1、以游戏“倒立识字”引入双手立撑提臀动作的讲解、示范。

  2 、指导幼儿练习,

  3、重点:双手撑地,臀部上提。

  (三)前滚翻完整动作练习

  1、 教师放慢节奏示范前滚翻完整动作,强调立撑,瞪地,团身等动作要点。

  2、幼儿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指导不同幼儿掌握动作要点,克服困难,完成翻滚动作。

  3、 翻滚竞赛:在规定时间里,看谁翻滚的次数最多,最流畅。

  (四)内容拓展

  教师展示鱼跃前滚翻,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前滚翻运动的热爱,体验完成动作的成功感与运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

  1、 在课前装备上,我做得很充分,基本上完成了我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课中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3、本次课中,幼儿激情相当高,学习练习的兴趣很高。

  4、通过老师们的听课,得到了很多的宝贵意见。

  5、在教学中,对于幼儿教育的组织教学,幼儿积极性的调动等,都应该努力去提高。

  6、注意语言的组织,我教学活动的组织。

36、大班教案《哆来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6、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

  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37、大班教案《蝴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用区分好颜色的棉签均匀的涂色画画,不弄脏手和纸。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蝴蝶的乐趣和美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棉签 颜料 颜料盘 白纸 擦手巾 剪刀

  2、情境创设:活动室布置成大花园氛围

活动过程:

  一、 蝴蝶找花

  ——律动导人,游戏中感受“花园”色彩的美丽

  1、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变变变,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飞到花园里去吧……(播放课件“花园”,师幼随音乐“春天”做飞舞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2、游戏“蝴蝶找花”

  (1)找朵红花做朋友。问:你们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2)找朵黄花做朋友(同上)。

  (3)找个好朋友说说,还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

  (4)音乐起,“蝴蝶”(师)绕着“花朵”(幼)自由做动作,边飞边说:“好香啊”、“你好啊”、“真美呀”、“拥抱一下吧”。

  二、我来试一试

  ——介绍作画工具——棉签,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1、蝴蝶高兴吗?你们想不想画一只高兴又漂亮的蝴蝶呢?

  2、教师示范拓印

  先将白纸对折,蘸取一种颜色后在白纸上绘画蝴蝶轮廓,力量适宜,颜色均匀的涂抹在白纸上,再用不同的颜色将画好一半的蝴蝶进行装扮添画,然后沿着对折线对折。

  三、幼儿创作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颜料,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把漂亮的蝴蝶剪下来。

  1、个别交流

  引导幼儿说说用了哪些颜色?

  2、师幼把拓印好的画剪贴展示,拍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游戏“蝴蝶找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幼“飞”出活动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但从绘画出来的作品来看,孩子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是很会利用棉签绘画,不能均匀的涂色,甚至对蝴蝶的大型轮廓都不能完整的勾画,只是等待老师的指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使我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我及时需要作如下调整:

  1.在美工区域墙面上画了几张步骤图供幼儿参考。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几张步骤图。

  2.多准备了一些用来拓印画的工具,比如:皱纹纸、海绵纸、蔬菜根等。

38、大班教案《紫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浓墨、淡墨画出粗细不同的流畅线条。

  2、继续练习手指点画花骨朵,能仔细地画出花蔓。

  3、体验水墨画、合作画的乐趣。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范画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介绍宣纸、墨、浓墨、淡墨、毛笔。示范听音乐带着毛笔在宣纸上散步,提醒:音乐停,毛笔就休息。

  2、幼儿听音乐画粗细不同的线条。

  3、教师示范画紫藤花:

  观察线条,像什么?(出示紫藤背景图)像我们幼儿园里的紫藤条。

  春天到了,紫藤花开放了。紫藤花是什么样子的?(紫藤花一串串的,远远看过去,就像一片花的海洋。)走近了仔细看,紫藤花是什么颜色的?这些紫色一样吗?(淡紫、深紫)这一串串、有深有浅的紫藤花是怎么排列的?(左右)

  教师示范:手指亲亲紫颜料,一朵两朵三四朵。亲亲淡紫一二三,亲亲深紫一二三,我的紫藤花开啦。黑笔轻轻画花蔓,细细长长点一点,紫藤花开一串串。

  4、藏起浓墨和淡墨,拿出调色盘,幼儿点画紫藤花。

  5、展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6、一起欣赏欣赏画家笔下的紫藤。

  《紫藤小猫》、《紫藤金鱼》,教师小结:静静的画面添上少许小生灵,就显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了。

活动反思:

  1、玩

  我们印象中的水墨画一定是有画家的风范,有一定的用笔技能,但是这样的画孩子掌握起来不那么容易。那么是否可以在玩中习得技能,在玩中不知觉地完成作品呢?于是我尝试让孩子带笔散步、手指点画紫藤花,在玩中用最简单的方法享受到水墨画的成功。如,点画紫藤花,运用了儿歌,轻松化解了紫藤花左右的排列及花蔓的画法。

  2、巧

  两人组图:体验到合作构图的特别长处及乐趣。两人一起画线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点画紫藤,错落有致。

  多元化组合:语言简洁明了,赋予美的语句,并配以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流畅的乐句,班得瑞纯音乐的纯净,在这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画画,那是美的享受。

  经验的逐层递加:活动环节清晰,逐步提高孩子画的技能。如,带着毛笔散步,在宣纸上留下线条,紧接着欣赏紫藤花、点画紫藤花,再欣赏大画家笔下的紫藤,看似简单,但是是老师的用心,旨在欣赏中让孩子感受到静静的画面添上少许小生灵意就显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了。我们要善于让孩子发现自己无意中创作出来的东西居然这么美,并在这样的一种美中享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3、美

  活动中的教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如,活动结束的评价,让孩子将作品在展板上一一展示,虽说只是贴了几个字:又见紫藤花开,但形成了一种整体美,让孩子更能体验到作品的美。特别是美术活动中的教具,我们要用心设计,无一不显示出它的艺术美,从而让孩子享受艺术美。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巧妙地让孩子感受自己作品的美,关键在于我们要设计一个容纳孩子作品,并让之更美的环境和条件;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作品的美。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还请大家多指教,谢谢!

39、大班教案《接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引导幼儿学会转身接球的技能。

  2、通过层层递进的转身接球练习,培养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通过活动,让孩子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能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培养幼儿敢于挑战的精神。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每人抱球听哨音踏步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和球玩一玩,你们愿意吗?一起出发吧!

  2、听哨音队列练习,站好原点,游戏开始之前,我们一起做球操。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玩球,揭示课题。

  师:你们会玩球吗?(会)就在原地玩一玩,看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你是怎么玩球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名2-3个幼儿说一说,玩一玩。

  师: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玩球,可以拍球,滚球,运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种新的玩球方法,仔细看,我是怎么玩的?

  教师示范转身接球。

  提问:我是怎么玩的?指名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

  总结:先抛球后转身再接球,这叫转身接球。

  2、第二次玩球,学习转身接球

  师:你想玩一玩吗?请你在老师的周围找个空地试一试;你转身接球成功了吗?

  师:一起来玩一次。请成功的小朋友往后退一步,没成功的,站在原点上。我们再给没成功的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他们再来试一次。请小朋友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没成功或者演示(引导说出关键点:拍球不能离自己身体太远,否则接不到;也不能太近,否则会撞到自己,球就会滚掉。)再玩一次,成功的小朋友回原位。

  师:回到位置,我们一起听口哨来玩转身接球。集体来2-3次。

  3、第三次玩球,学习转两圈接球

  师:你们的转身接球玩得很棒,老师要加深难度了,你能转两圈接住球吗?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去比一比,看看怎样才能转两圈接住球。

  师:转两圈接球你挑战成功了吗?

  请成功的小朋友示范,教师为其点圈数,让其说一说为什么能成功?

  师: 球要拍得高,转身要快,才能稳稳接住球。

  4、第四次玩球,学习转多圈接球

  师:转两圈接球也没难住大家,你们真棒!还想继续挑战码?你想挑战转几圈接住球?幼儿说一说。

  师:老师十分期待小朋友能挑战成功。小朋友4人一组赶紧去试一试吧!

  幼儿玩球,教师巡视幼儿是否都在挑战三圈及以上接球,跟幼儿一起玩一玩。

  师:你转了几圈接住球的?请你站中间表演给我们看一看。(师幼一起点圈数,表扬)

  5、分组玩球,体验成功

  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鼓励幼儿不断调整新高度。

  三、放松运动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大班体育课,我选择了孩子们常玩的运动器械:球。在游戏化的课堂中让孩子去发现,去尝试,去锻炼。当然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首先,在热身活动中,我是以跑步进场,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绕圈跑,跑得有点多,小朋友都有些累了,如果在热身活动中,能带领小朋友们做一些有关球的运动可能会更好,比如:抱球,转球等,可能会放松小朋友手部肌肉。其次,在整个环节设计中,还是有一些乏味的,整节课,我都是让小朋友站着的,可能因为在室内场地的关系,如果不排队站好,总感觉整节课会比较乱,小朋友会不听老师的。所以导致整节课都是让小朋友站在位置上的。然后在开始的时候,太快进入主题了,球是怎么玩的?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更能让孩子们了解球的玩法。在后面环节如何引导孩子们才能拍球拍的高接的稳,引导不够,导致有些幼儿是没有能完全掌握这个技能。在幼儿练习转身接球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站在位置上一起练习,成功的小朋友离开位置,则失败的小朋友再一起练习,这样更能掌握技能。最后,如果在环节中能设计一些游戏,提高孩子的兴趣,会更能快速的学会接球的技能。

40、大班教案《竹竿》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及弹跳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能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我们传统的民间器械-竹竿、观看竹竿舞录像;

  物质准备:竹竿若干根、跳圈若干个。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敏性及弹跳能力。

教学方法:

  一、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老师给你们看了我们传统民间游戏《竹竿舞》,他们是怎么跳竹竿舞的呢?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竹竿,你们想不想玩啊?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

  幼儿活动:

  幼儿知道是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来跳去。

  幼儿产生想要学习跳竹竿的欲望。

  设计意图:

  通过先前的视频观赏,知道跳竹竿的大致方法,为下面的跳竹竿环节做准备,同时又激发了幼儿想要做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跳竹竿的方法。

  师:学竹竿舞,首先要学会怎么敲竹竿,敲竹竿啊,需要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手拿竹竿对面蹲下,用竹竿同时分开、合拢有节奏的敲打。需要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

  师:看老师先示范一遍,我需要请一位小朋友跟我搭档,看我在敲的时候嘴巴里说了什么,手里又是怎么敲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好,现在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个人一组,每组2个小朋友先敲打,另外两个观看,然后再交换?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好,真棒!请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

  幼儿活动:

  幼儿知道跳竹竿需要两个人来敲竹竿。

  一名幼儿配合教师,以“分分合合”的形式边念边敲竹竿。

  幼儿分组练习敲竹竿。

  设计意图:

  教师将敲竹竿和跳竹竿分开来演示教学,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以4人为一组,既有敲竹竿的人,又有跳竹竿的人,而且在交换练习的时候

  手上功夫练好了,现在要请我们的小朋友来练习脚上的功夫类。

  老师先示范一遍。用两根竹竿放成如图位置"//",邀请两位小朋友帮忙以"分分、合合"的节奏边念边打竹竿,教师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在跳竹竿的时候,你们觉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啊?

  师:在跳的时候要注意你们之间合作,并注意安全。现在请小朋友根据刚才找的好朋友,四个人一组,我们来试试看。

  幼儿观察教师如何跳竹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

  两位幼儿敲竹竿,配合教师示范。

  回答教师问题。

  幼儿分组练习跳竹竿。

  能够节省部分等待的时间。

  请幼儿自己观察并发现跳竹竿与敲竹竿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活动。

  师:我们学会了跳竹竿,在下次的体育游戏时,我们可以加入手部舞蹈的部分和音乐结合,跳一跳黎族小朋友们的竹竿舞,好吗?

  师:接下来跟老师做一做放松运动,回教室吧!

  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并回到教室。

  激发幼儿跳竹竿舞的兴趣。

教学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

41、大班教案《毛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2.能动手剥毛豆,锻炼幼儿的消极小肌肉运动。

  3.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带荚毛豆4筐、一个空盒子;儿歌(毛豆)

【活动过程】

  导入:直接呈现毛豆

  1.师:毛豆长得什么样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毛豆荚里面会有什么?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先示范,再请小朋友们来操作,探索毛豆荚里面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毛豆荚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剥毛豆荚认识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绿色的,小小的,长得圆圆的,每个毛豆朋友都有一个绿色的小房子,上面还有还有毛,大家相处的非常好。

活动延伸:

  毛豆朋友还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家长探讨一下,下次把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老师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42、大班教案《吹牛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韵律和节奏。

  2.读出快板的风趣幽默,能根据节奏进行自我创编。

  3.学会快板书,表演出快板的乐趣,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快板书,有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并能自我创编。

活动准备:

  ppt、快板

  课前准备

  带领幼儿认识快板及蝈蝈。简单了解快板的艺术特点,了解蝈蝈的大小和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吹牛皮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不认识)我来告诉你们,我就是鼎鼎有名的吹牛大王,谁敢给我比一比。

  幼儿积极举手。

  师:我跑得快!

  幼:我跑得快!

  师:我比汽车跑得快。

  幼:我比火车跑得快。

  ……

  尝试用这样的谈话引导孩子简单理解“吹牛皮”的含义。

  师:小朋友我们吹了这么多,我们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

  幼:不是。

  师:对,说的这些做不到的大话,就叫吹牛皮。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快板书——(播放课件)《吹牛皮》。谁认识这些字?

  听一听吹牛皮

  教师示范:我先来给小朋友说一说这首有趣的快板,小朋友仔细听,感受一下它和我们平时学的故事、诗歌有什么不同?

  师说幼听。

  师:听完了有什么感觉?有趣吗?你觉得哪儿有趣?

  幼儿自由评论。

  师: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还给这首快板配上好看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二、学一学吹牛皮

  1.回忆巩固儿歌内容

  快板里说了谁在吹牛皮?(两个蝈蝈)两个蝈蝈都吹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播放相应的动物图片。(鹅、鸡、狗、驴、虎、狮)

  联系图片练习快板。

  指名教。

  2.分角色练习

  (1)师幼对话练习

  (2)男女孩对话练习

  (3)加动作对话练习

  三、编一编吹牛皮

  猜猜它们还会吹些什么?将幼儿想到的动物编入快板,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

  在创编时,有意指导快板中对仗的格式,如南——北、东——西、关外——关内,

  让幼儿创编时,注意反义词的对仗格式。

  四、明理结束

  1.师:你们刚才吹得都很带劲儿,我们来看看这两只吹牛皮的蝈蝈的下场。

  2.播放课件,齐读剩余部分:他们两个吹得正起劲儿……谁叫他俩吹牛皮!

  师:两只蝈蝈怎么样了?(喂了鸡)我们小朋友回过头来想一想,吹牛皮好不好?

  3.幼儿自由表述。

  五、活动延伸

  1.回忆快板儿歌这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电视或网络上的快板书。

  2.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快板,让幼儿有兴趣尝试快板表演。

活动反思:

  《指南》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兴趣最高的时候,适时切入创编儿歌情节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升华,明理结束

  最后的环节,既要让孩子们对这一曲艺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又要让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自己谈感受、谈认识从而明理结束这节活动。

43、大班教案《拖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探索学习用对称的手法装饰和制作小拖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会用连续的花纹装饰鞋面,用独立纹样装饰鞋底。能按规律整齐地摆放彩色笔,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一双做好的纸拖鞋。已剪好的鞋面和鞋底、胶棒、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纸拖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拖鞋的鞋面上有什么?鞋底上有什么?你想做一双漂亮的纸拖鞋吗?

  通过欣赏,使幼儿初步了解装饰鞋面和鞋底的基本方法。

  二、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图案,学习用连续花纹装饰长条形。

  教师:长条形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想怎样装饰?

  师生共同讨论装饰拖鞋鞋面的方法。

  三、观察鞋底上的图案,了解独立纹样的装饰方法。

  知道装饰鞋底可以在鞋跟和边缘等地进行装饰。

  四、师生共同探讨制作纸拖鞋的方法。

  使每一个幼儿都清楚地了解到制作纸拖鞋的步骤:用彩色笔装饰鞋面­——用彩色笔装饰鞋底——用浆糊抹鞋面固定在鞋底上。

  五、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粘贴鞋面和鞋底上,把浆糊抹在鞋面里面的两边,鞋面粘贴在鞋底下面。

  六、交代要求,幼儿装饰制作纸拖鞋,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花边和图案来装饰鞋面,鞋面可以平行粘贴,也可以交叉粘贴;鞋底可以用中心图案花纹装饰也可以用简单的小图形四散地装饰。提醒幼儿在粘贴时,一定要把浆糊抹在没有图案的鞋面的两边。在制作第二只时要注意鞋子的左右要对称。

  七、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进行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区,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幼儿制作的小拖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学目标完成较好,整节课非常流畅,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够自由想象,大胆的装饰。激发了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制作之中。活动中幼儿一直兴趣满满,注意力集中。

44、大班教案《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45、大班教案《膨胀》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准备:

  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小结: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46、大班教案《纸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5、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

  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活动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47、大班教案《四季》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展现的四季的特征。增长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儿理解感知诗歌"四季"结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用诗歌语言表述个人经验和想像内容。

  3、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

  感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

  1、关于四季景色的课件。(分春、夏、秋、冬)

  2、绘有草牙、荷叶、稻穗、雪人的四幅图。(上面有许多空白,分别钉在泡沫做的"四季树"上。)

  3、 四季的头饰。(草芽、荷叶、稻穗、雪人)

  4、 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四季的4幅图,最后定格)师:我们的大自然可美丽了,你们看,四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多媒体课件欣赏《四季》

  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二、 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作品。

  (教学重点)幼儿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诗歌里的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孩子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三、尝试仿编诗歌。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伴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孩子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孩子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根据幼儿的想象仿编诗歌,如:鲜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柳叶绿绿,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知了叫叫,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树叶黄黄,他对大雁说:"我是秋天。"菊花香香,他对落叶说:"我是秋天。"雪花白白,他对人们说:"我是冬天。"腊梅花开,他对小朋友说:"我是冬天。"水仙花开,他对天空说:"我是冬天。"

  四、表演四季:

  听了小朋友们找到的四季,我觉得四季真的好美呀!就让我们一同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吧!请小朋友带上四季的头饰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一边念《四季》一边做动作。

  鼓励个别幼儿领着大家诵读。

  五、拓展游戏。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六、课后延伸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儿歌,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如: 春雷唤醒了桃花。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活动反思: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

  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春天时,我让小朋友自由说:你在春天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都很会说:我看到了小草长出来了;我看到小鸟也飞出来了;还有的说春天桃花开了……这时候小朋友的兴趣都非常高,都非常想学下面的内容。

  本节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课件我进行了自创,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可以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季节,谈论季节,创编儿歌。

48、大班教案《呼啦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

  2、学会一物多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通过跳圈、爬圈、套圈、钻圈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师幼每人一个呼啦圈。

  2、录音机.磁带.纸球与幼儿人数相等。

  3 、平整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幼手持呼啦圈,谈话去参加运动会把幼儿带到活动场内,幼儿将圈放下站在圈内。

  2、“让我们先随音乐做一些热身运动吧!”幼儿跟随音乐练习下蹲.踢腿.弯腰.蹦跳.扭胯等。

  二、 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 、“宝贝们,刚才我们把呼啦圈当作什么?”(方向盘),老师还可以把呼啦圈当作绳跳,请大家动脑筋,看看还有那些玩法?比比谁最聪明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让每个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动脑筋,体验创造性玩呼啦圈的乐趣(跳、转、爬、滚、钻、推等)

  (2)、交流演示,让幼儿自己演示自己的玩法。

  2、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讲解和表演,组织幼儿集体尝试,如:跳圈、转圈、当绳跳、滚圈、推圈、乌龟爬等。

  3、过度:“宝贝们:呼啦圈说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也练好了本领,它想让你们带着它去参加一场比赛,但是去运动场的路很难走。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的指挥,引导幼儿开火车,学小乌龟走路,跳过小河

  三、体验合作探索其他玩法,分组游戏比赛。

  1 、将幼儿分成红、黄、蓝队,进行赛前准备。

  2、来到比赛现场组织幼儿进行比赛。

  (1)、套圈接力赛。

  (2)、滚圈比赛

  (3)、用圈赶球比赛。

  四、活动结束

  1、请颁奖老师给参加比赛的幼儿分别发金牌银牌铜牌。

  2、结束语:宝贝们,呼啦圈说它今天玩得很开心,但它还有很多更好玩得地方,可是时间不早了,它希望咱们多动脑筋去创造更好的玩法下次再和伙伴们玩耍。让我们一起抖抖小手,抖抖小脚放松。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幼儿十分的感兴趣。呼啦圈比较贴近生活,幼儿玩得很开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思维很受限制,特别是在玩法和创新方面。因为是在户外上,很多幼儿比较散开,自己追逐呼啦圈去玩了,所以老师要时刻提醒。

4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钟表》反思

  设计意图

  时间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又将进入小学,此时对钟表的认识非常重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关于认识钟表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活动,因此我将知识性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和半点。情感态度的目标定位在喜欢参与游戏,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同时又最符合孩子们学习的方式,因此我创设了5个游戏来贯穿整节活动,猜谜游戏、它们缺了什么?几点了?拨拨乐、老狼老狼几点了?

  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观、有趣、简单的帮助孩子们梳理已有经验同时生成新的经验。在活动的最后,为了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将所学迁移到生活中,我给孩子们留一个小任务。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作时间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

  2.喜欢参与游戏,认识整点和半点。

  3.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

  活动难点:认识半点。

  活动准备

  ppt、好玩的数学软件、钟表学具、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谜语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吧。

  谜语

  弟弟长,哥哥短,

  两人赛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钟表)

  二、游戏《找不同》

  了解钟表的表面结构,是由数字、指针组成。

  师:10秒钟的时间请你观察左右两幅图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数字(随机)

  2、少指针(时针、分针)

  三、认识整点、半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块钟表。它们显示的时间是几点?

  师:它们的时间不同,但哪里相同呢?

  小结:在整点的时候,分针永远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以此类推:认识半点)。

  四、游戏《抢时间》

  规则:教师出示钟表盘,请小朋友提问现在是几点,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将钟表盘上的时间拨正。

  五、游戏:时间争霸赛

  规则:

  1.5人为一组

  2. 听指令,按照指令将钟表盘调出相对应的时间。

  六、结束

  教师小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通过看钟表我们知道现在就要做什么事情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钟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手段。使幼儿操作精确,给孩子准确的概念。在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表面结构以及整点和半点。同时又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将原本枯燥的活动变为趣味性十足。

  此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内容设计。例如“认识整点、半点”环节中,根据目标提供了钟表盘,通过让幼儿观察来说出钟表的表面结构。“时间争霸赛”环节在游戏中巩固整点、半点,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收货了知识。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专题